球探足球比分_球探体育—激情直播赢盈中

无障碍浏览 长者模式
市政府办公室文件
索引号
686175779-202212-404131
文号
昆政办〔2022〕77号
来源
昆明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公开日期
2022-12-09

昆明市人民政府办公室球探足球比分_球探体育—激情直播赢盈中印发昆明市“十四五”城乡社区服务体系建设规划的通知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委办局,滇中新区管委会,各开发(度假)区、自贸试验(经济合作)区管委会,各直属机构,市属企业:

《昆明市“十四五”城乡社区服务体系建设规划》已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昆明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2年12月6日

(此件公开发布)


昆明市“十四五”城乡社区服务体系建设规划


为推动城乡社区服务体系建设高质量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根据《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球探足球比分_球探体育—激情直播赢盈中印发云南省“十四五”城乡社区服务体系建设规划的通知》(云政办发〔2022〕29号)、《昆明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昆政发〔2021〕8号),编制本规划。

一、 发展基础

“十三五”期间,全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球探足球比分_球探体育—激情直播赢盈中城乡社区治理的重要论述精神,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工作安排,加强基层基础工作,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城乡社区服务体系建设成效明显。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和村(居)民委员会主任“一肩挑”比例达98.91%、“两委”成员交叉任职比例大幅提高,党的建设引领城乡社区服务的体制机制得到加强。村(社区)减负增效工作持续推进,城乡社区治理联席会议制度不断健全,多元主体参与的社区协商制度不断规范,社区、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联动机制不断创新,共建共治共享机制逐步健全。城乡社区综合服务设施实现全覆盖,达标建设2187个村组活动场所,建成社区党群服务中心676个、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364个、儿童之家1688个、乡镇(街道)社工站66个、社区学雷锋志愿服务站1114个、村(社区)公共法律服务站1687个,7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挂牌社区医院,城乡社区综合服务设施布局逐步优化。乡镇(街道)、村(社区)便民服务中心(站)全面建立运行,开展“一站式”、“一门式”服务,QQ群、微信群、一部手机办事通、政务网等信息化手段在村(社区)服务中普及应用,逐步实现公共服务事项全人群覆盖、全口径集成和全区域通办。截至2020年底,全市有村(社区)专职工作者21365人,社会工作人才19442人,通过全国志愿服务信息系统实名注册的志愿者118.6万人,城乡社区服务人才队伍不断优化壮大。

“十四五”时期,面对城乡居民对社区服务个性化、差别化、多样化的现实需求,昆明市城乡社区服务体系建设还存在一些短板和弱项,政府、市场、社会多方参与的制度机制还不完善;城乡社区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不均衡不充分,资源整合力度不够;社区、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服务能力有待提升,服务的深度和广度有待拓展;信息化基础设施和技术应用滞后,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服务机制还不完善;村(社区)就业吸引力、岗位认同感、队伍稳定性有待提升;医疗、养老、托育等公共服务设施仍然薄弱;社区服务精细化精准化水平不高,与人民群众需求还存在差距。昆明必须坚持问题导向,结合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要求,着力破解城乡社区服务体系建设资源整合和服务能力不足的难题,补齐城乡社区服务短板弱项,努力拓宽城乡社区服务的广度和深度,提升服务品质和服务效能。

二、 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球探足球比分_球探体育—激情直播赢盈中城乡社区治理的重要论述和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鼓励共同奋斗创造美好生活,以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目标,强化社区为民、便民、安民功能,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增强城乡社区服务能力,采取球探足球比分_球探体育—激情直播赢盈中惠民生、暖民心举措,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为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奠定坚实基础。

(二)基本原则

坚持党的领导。把坚持党的领导贯穿城乡社区服务体系建设始终,强化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发挥党员服务群众带头示范作用。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积极回应居民对社区服务的新期待、新要求,切实解决居民急难愁盼的现实问题,努力做到居民有需求、社区有服务,不断增进民生福祉。

坚持城乡统筹。全面、准确、系统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强化城乡统筹,推进社区服务制度、机制、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的城乡衔接、要素共享、互通互融,提升城乡社区服务水平。

坚持共建共治共享。统筹政府、社会、市场力量,整合各类资源,构建多元主体参与格局,让城乡居民共享发展成果。

坚持分类指导。坚持分类实施,突出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和结果导向,区分不同地区、不同类型村(社区)特点,重点突破、分层推进,全方位提升城乡社区服务水平。

(三)发展目标

到2025年末,城乡社区服务体系更加完善,党建引领城乡社区服务机制更加健全,政府作用更好发挥,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社区志愿者、社会慈善资源等服务主体和服务业态更加丰富,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明显提升,社区就业吸引力不断增强,社区服务社会化、系统化、法治化、专业化和组织化水平全面提升。

专栏1  十四五城乡社区服务体系建设主要发展指标

指标

2025

指标属性

农村社区综合服务设施覆盖率

100%

预期性

城市社区综合服务设施覆盖率

100%

预期性

社区商业和综合服务设施面积占社区总建筑面积的比例

10%

预期性

每百户居民拥有社区综合服务设施面积

30平方米

预期性

居民活动区域面积占社区综合服务设施总建筑面积比例

60%

预期性

城市社区政务通用自助服务覆盖率

100%

预期性

每万名城镇常住人口拥有社区工作者

18

预期性

城市社区日间照料机构覆盖率

90%

预期性

普惠性托育机构覆盖率

100%

预期性

城市社区家长学校建校率

90%

预期性

农村社区(村)家长学校建校率

80%

预期性

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目标群体覆盖率

100%

预期性

村(社区)残疾人协会覆盖率

100%

预期性

有集中供养意愿的特困人员集中供养率

100%

预期性

三、 重点任务

(一)健全城乡社区服务机制

1. 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完善“党建引领、街道吹哨、部门报到”模式,健全区域化党建协调机制,坚持社区党建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发挥街道“党建联盟”和社区“大党委”作用,推行机关企事业单位、“两新”组织党组织与乡镇(街道)、村(社区)党组织联建共建。完善村(社区)党组织引领、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主导、村(社区)居民为主体,群团组织、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和驻区单位共同参与、协同开展社区服务的体制机制。推动住宅小区业主委员会或物业管理委员会实现全覆盖,建立健全党建引领下社区居民委员会、业主委员会、物业服务机构协调运行机制。在昆明市托管磨憨镇继续实行“五级书记抓边防”责任制和边境线“五级段长制”,推行“五户联防”、“十户联防”邻里守望模式。

2. 创新多元主体参与机制。创新“五社联动”机制,推动社区与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社区志愿者、社会慈善资源联动开展服务。加快发展生活服务类、公益慈善类和居民互助类社区社会组织,推动家庭服务、健康服务、养老服务、托育服务等领域的社区社会组织主动融入城乡社区便民利民服务网络;实现乡镇(街道)社工站全覆盖,稳步推进村(社区)社工站建设,引导社会工作者面向村(社区)开展专业服务;完善村(社区)志愿服务站点建设,有效对接志愿服务组织(者)、服务对象和服务项目,开展邻里互助、互动交流、社区公益等活动,重点为特殊困难群体开展志愿服务;探索实践“社工站+慈善超市”联建试点,有效链接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社区志愿者、社会慈善资源,为困难群体提供帮扶救助。发动“网格长”、“楼栋长”、“十户长”、志愿者、企业、社会组织等各方力量,持续做好社区服务相关工作。支持社区服务企业发展,积极引导市场主体进入社区服务领域,鼓励开展连锁经营。支持引导驻区单位向社区居民提供停车、文体活动等服务。发挥行业规范、社会组织章程、村规民约(居民公约)等积极作用,激发基层治理新动能。

3. 强化保障和服务机制。强化社区服务供给保障机制,推动各类资金、资源下沉,改善村(社区)基础设施,优化村(社区)服务功能布局。加大社会组织承接政府购买服务支持力度,鼓励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服务。创新城乡社区综合服务设施运行机制,采取居民群众协商管理、委托社会组织运营等方式,提高设施利用率。全面推行“全科化社工”,在村(社区)便民服务站设置综合窗口,实行“一窗”受理、“一站”办理,实现政务代办服务村(社区)全覆盖。完善即时响应机制,推广接诉即办等经验,社区服务设施开放和服务时间每天不少于8小时,鼓励工作日延时开放和周六、周日常态化开放,群众关切事项应开展24小时线上服务,并保留必要线下办事服务渠道,及时响应居民需求。

(二)完善城乡社区服务设施

4. 优化服务设施布局。将社区综合服务设施建设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国土空间规划,优化空间布局,促进医疗卫生、教育文化、体育健身、养老托育、物流配送等各类服务设施功能差异互补、内容衔接配套。推进新建社区综合服务设施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到2025年,每百户居民拥有城乡社区综合服务设施面积不低于30平方米。积极开展完整社区试点建设工作,加快补齐社区服务设施短板。加强基层卫生服务设施建设,在每个街道范围或按照每3万—10万居民规划设置1所政府举办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每个乡镇办好1所乡镇卫生院、标准化设置村卫生室。推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与社区养老服务机构毗邻建设,推进社区设施适老化、适儿化和无障碍改造。新建居住区配套建设社区养老服务设施达标率100%,城市社区日间照料机构覆盖率达到90%以上。已建成居住区逐步补齐社区养老服务设施,街道级综合养老服务机构和农村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覆盖率达65%以上。合理规划建设完善群众举办红白喜事等活动的公共场所,统筹考虑布局公益性安葬服务设施建设。

5. 完善服务设施功能。加快补齐生活服务场地设施短板,统筹做好基本公共服务设施规划建设,建立健全社区生活服务体系。提升城乡社区综合服务设施建设水平,统筹利用社区各类存量房屋资源增设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和便民商业服务设施,有条件的地方可通过租赁方式开展社区服务。完善城乡社区综合服务设施网络,建设和完善服务站点、物流配送网点等电商公共服务平台,推进智能快件箱(信包箱)和邮政快递末端综合服务站等设施建设。完善大型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区各类配套设施建设,到2025年基本实现安置社区综合服务设施全覆盖。按照“办公空间最小化,服务功能最大化”的要求,在城乡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和便民服务站推进亲民化改造工程。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开展城市社区综合服务体建设,促进公共服务、便民服务、休闲娱乐等集群发展。依托社区综合服务体和交通转换站点,培育发展24小时社区便利店、社区电子商务、社区配送和无人超市等新业态新模式,打造“15分钟便民生活服务圈”。

6. 提升老旧小区服务效能。实施城市更新改造行动,探索在政府引导下工商资本与原居民合作共赢的城市更新开发模式。加大老旧小区改造力度,基本解决城镇老旧小区建筑物破损、公共服务设施缺失、物业管理服务不健全等问题。实施路面修缮、节能改造、充电设施改造、楼栋改造、公共服务设施改造等工程,打造“干净、宜居、平安、有序”的小区居住环境。加快城中村、旧厂区、旧住宅区整合打包、连片开发,创建各具特色、各有主题的未来社区。利用老旧小区公共资源,统筹建设社区养老、医疗、残疾人以及教育文化体育公共服务设施。借助现代信息化、智能化技术,健全完善社区公共安全防控和便民生活服务设施。

(三)培养城乡社区服务人才

7. 加强社区人才队伍建设。规范村(社区)“两委”换届选举,全面落实村(社区)“两委”班子成员资格联审机制。对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实行县级备案管理,建立后备人才库,依法选优配强村(社区)“两委”班子成员。综合考虑服务居民数量等因素,合理配备社区工作者。通过选派、聘用、招考等方式,选拔优秀人才充实社区工作者队伍。实施乡村人才“归雁”工程,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等到村(社区)就业创业。深化“领头雁”培养工程,推进村(社区)干部专业化管理。注重培养选拔基层优秀女干部,到2025年,村委会成员中女性比例达到30%以上,社区居委会成员中女性比例达到50%左右,社区居委会主任中女性比例达到40%以上。重视培养和用好少数民族干部,民族宗教工作任务较重的村(社区)可设1名民族宗教干事。依托乡镇(街道)、村(社区)社工站,引进、培育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探索建立社区志愿者招募、使用、激励等制度,鼓励和动员社区居民参与组织化、规范化、常态化的社区志愿服务。挖掘和培育社区能人,提升社区服务能力。

8. 强化人才教育培训。实施村(社区)干部教育培训行动,将村(社区)干部培训纳入干部教育培训规划,健全完善分级培训制度,实现培训全覆盖。所有村(社区)干部原则上每年要轮训一遍,每人每年集中培训不少于3天。发挥优秀村(社区)党组织书记传帮带作用,常效常态组织村(社区)干部到省外或我市“名书记工作室”跟班学习,全面提升村(社区)干部能力。实施村(社区)干部学历提升行动,支持和鼓励村(社区)干部参加成人教育、远程教育、自学考试等,不断增强本领,提高能力。

9. 完善管理激励措施。建立健全社区工作者能力指标体系,完善工作目标管理考评制度。加强对村(社区)干部特别是“一肩挑”人员管理监督,推进村级事务“阳光工程”,完善村务公开、民主评议,加强公众监督评估。全面推行村级组织“大岗位制”,落实村干部岗位补贴长效机制,逐步提高村干部待遇。加快推进社区工作者职业体系建设,健全薪酬体系并完善动态调整和职业成长机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落实基本养老、基本医疗等社会保险及住房公积金。城市社区工作者月平均收入不低于上年度全口径城镇单位就业人员月平均工资。健全从优秀村(社区)党组织书记中选拔乡镇领导班子成员、考录乡镇公务员、定向招聘乡镇事业编制人员常态化机制。鼓励城乡社区工作者参加全国社会工作者职业资格考试,获得社会工作者职业证书的,按照政策给予适度奖励。

(四)扩大城乡社区服务供给

10. 服务民生保障。聚焦幼有所育、学有所教、病有所医、老有所养、弱有所扶和文体服务有保障,实施新时代新社区新生活服务质量提升行动,推动基本公共服务资源向村(社区)下沉。强化养老托育、卫生健康、教育科普、文化体育以及就业、法律、应急、物业等服务。

专栏2  服务民生保障实施项目

1.社区养老服务。加强街道养老服务中心和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建设,为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助餐助行、紧急救援、精神慰藉等服务,特殊困难老年人月探访率达到100%。建成一批城乡老年友好型社区,更好地满足老年人多方面的需要。在城市社区全面启动建设新时代“老年幸福食堂”,有条件的地方要将新时代“老年幸福食堂”建到居民小区,农村地区可依托敬老院、村级综合服务设施、互助养老设施等开办“老年幸福餐桌”。

2.社区托育服务。加快乡镇(街道)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站建设,依托社区综合服务设施拓展社区托育服务功能。促进发展多种形式的婴幼儿照护服务机构,支持从实际出发,综合考虑城乡差异与区域发展特点,兴办主体多元、层次多样、优势互补的婴幼儿照护服务机构。支持建设儿童友好社区。

3.社区助残服务。加强残疾人康复工作,做好家庭医生签约、康复训练、辅助器具适配、支持性服务等。为符合条件的残疾人提供日间照料、居家服务等多种形式的托养和照护服务,推进社区无障碍环境建设和改造。

4.社区教育服务。统筹村(社区)教育协调发展,搭建终身教育服务平台,融合权威、准确的科普教育资源,提供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学习支持服务,满足居民多样化的学习需求,优先扩大老年教育资源供给。针对家庭需求提供多元化、多类型、菜单式的服务,加强亲子阅读指导,完善社区儿童阅读场所和功能,鼓励社区图书室建立亲子阅读区。完善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的政策法规,推动家庭教育健康发展和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在村(社区)推广建立家长学校或家庭教育服务站点并发挥作用。开展科技活动周、科技下乡、社区科普设施流动巡回、流动科技馆、科普大篷车进村(社区)等活动。

5.卫生健康服务。推进医防融合、医养结合,深入开展“优质服务基层行”活动和社区医院建设,持续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健全村(居)民委员会下属公共卫生委员会,推进健康社区建设,建立“平战结合”的基层公共卫生服务机制。支持各类专业组织、机构在村(社区)开展社会心理服务,完善疏导机制。

6.社区就业服务。依托城乡社区综合服务设施,加强基层公共就业服务,在有条件的村(社区)设立就业创业空间。稳步开发养老、托育、物业、健康、家政、餐饮等服务岗位,重点为村(社区)居民中的失业人员、就业困难人员、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农村转移劳动力、残疾人、易地扶贫搬迁户等群体提供就业服务。依托公共就业服务信息系统,搭建人力资源供需对接平台。

7.社区文体服务。村(社区)普遍建立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引导各类文化资源向城乡基层倾斜。实施全民阅读工程,每个中心城镇至少建成一个不少于200平方米的实体书店。整合社区体育服务资源,在社区设立健身活动站点,支持社会力量建设“百姓健身房”,鼓励有条件的企事业单位利用自有资源建设共享健身空间,推动学校体育设施向社区居民开放,实现全民健身基础设施行政村以上全覆盖,打造“15分钟健身圈”。新建居住区要按室内人均建筑面积不低于0.1平方米或室外人均用地不低于0.3平方米的标准配建公共健身设施。实施社区健身设施夜间“点亮工程”。引导体育社会组织下沉社区组织健身赛事活动。

8.社区法律服务。推进村(社区)法律顾问工作全面提升,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法律服务,培育村(社区)法律明白人,发展壮大法律服务志愿者队伍,持续加强“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一村(社区)一支人民调解员队伍”建设。

9.社区应急服务。健全完善村(社区)应急管理组织体系、突发公共事件监测预警机制和应急管理制度,加强应急避难场所建设,强化物资储备保障。将消防管理纳入村(社区)职责内容,建立微型消防站(点),100户以上村庄实现消防水源、消防管网建设全覆盖。定期开展防灾减灾、消防安全知识宣传培训和应急演练活动,广泛发动居民自防自救,引导社会力量有序参与应急处置。每个村(社区)设置灾害信息员1名。

10.生活便利服务。支持盘活较分散社区的空间资源,优化商业网点布局,推动便民商业设施进社区。加快推进农村生活服务便利化,提升公共事业服务水平。推动物流配送、快递、资源回收商业网点向村(社区)延伸。鼓励发展特色休闲、社区物业、维修、家政、餐饮、零售、美容美发等村(社区)生活服务,满足城乡居民多样化需求。

11.社区物业服务。探索在社区居民委员会下设环境和物业管理委员会,建立健全社区党组织、居民委员会、业主委员会和物业服务机构议事协调机制。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引入专业化物业服务,建立健全业主和物业服务机构双向选择机制。探索在老旧小区、农村社区引进物业管理。

11. 服务民族团结进步。深入持久地开展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社区创建,力争每年创建10个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社区)。加快构建互嵌式社区,创造各民族共居、共学、共建、共享、共事、共乐的社会环境。落实民族政策,统筹公安、司法、民政、社会团体、爱心企业等力量,及时化解和处理涉及民族因素的矛盾纠纷。培育社区文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国家、国民、国土、国门、国防意识教育,唱好“党的光辉照边疆,边疆人民心向党”主旋律。全面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交流交融,切实维护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

12. 服务绿美社区建设。着力推进公园城市建设,发动居民参与“绿美社区”、“绿色生态小区”创建,开展“植绿护绿”、“绿化家园”活动。聚焦主街道小区、社区单位、新建小区、老旧小区,挖掘社区绿化空间资源,采取“后院前置、后绿前移”思路,增加社区公共绿化区域。发挥社区规划师作用,因地制宜打造社区景观,充分挖掘立体绿化潜力,优化绿地植物配置,提升社区绿化美化的景观效果和品质,推进社区生态空间共享。培育社区绿色文化,增强居民生态意识、环保意识、节约意识,提升生态文化素养,鼓励居民共建共管,引导居民推进临街阳台的绿化美化,营造全民参与、全民支持、全民共享的良好局面。结合地域特点和人文历史,注重整体风貌打造、社区历史古迹和文物保护,建筑与景观统一协调,彰显城市协美、人文醇美、建筑韵美、社区和美、生态恬美,使城镇乡村融入大自然,更加宜居宜业宜游,让春城花都山更绿、水更清、天更蓝、景更美、人更富,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感知度、认可度、满意度。

13. 服务平安建设。坚持专群结合、群防群治,进一步做实城乡社区警务工作,形成问题联治、风险联控、平安联创的工作机制,不断增强社会治安防控的整体性、协同性、精准性。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健全矛盾风险防控、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确保小事不出村(社区),大事不出乡镇(街道)。加强村(居)民委员会下属治安保卫、人民调解委员会建设。进一步完善城乡社区网格化治理体系,推动建立实有人口管理、社情民意收集、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疫情防控、社会治安防控巡查、法治宣传等综合性管理网格,实现“多网合一”。加强村(社区)反邪教工作能力建设。加强特殊人群重点人员服务管理,强化对社区矫正、社区戒毒、刑满释放人员帮扶和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为遭受家庭暴力的居民提供应急庇护救助服务。

(五)提升城乡社区服务品质

14. 强化数字赋能。探索在“城市大脑”总体框架内建设“社区小脑”,搭建社区基础数据库和社区管理平台、市民服务平台、社会参与平台。加强民生领域科技创新,统筹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社区服务深度融合,依托大数据、区块链、云计算和5G等新技术,拓展“云社区”、“微生活”等社区智慧场景向乡镇(街道)、村(社区)延伸覆盖。实施“互联网+社区服务”行动,科学编制智慧社区建设规划,为社区服务提供统一应用和扩展支撑,为居民提供实时在线的个性化服务。推动社区协商议事、志愿服务、专业社工服务以及养老、家政、卫生、托育等服务项目线上线下融合,坚持为社区老年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提供传统服务。推进数字家庭信息资源同智慧社区、智慧物业管理互通共享。

专栏3   社区服务数字化建设试点行动

1.“互联网+社区服务”行动。以智慧党建、智慧政务、智慧健康、智慧物流等不同场景营造和党员双报到、云党课、助老送餐服务等综合应用平台开发为重点,支持建设一批智慧社区。

2.“互联网+居民服务”行动。鼓励以县(市)区为单位,逐步打造建设一批集政务服务、生活服务、社区服务为一体的城市社区数字生活集成系统。

3.“互联网+智慧安防”行动。推进以居民小区、学校、医院为重点的智能安防小区建设,通过智能安防小区建设,实现信息自助采集、数据分类管理,智能高效、防范严密,精准提升社区警务智能化水平和预测预警预防能力。

15. 办好民生实事。以社区居民群众为主体组织实施“民生小实事”,充分赋权于居民,以自治为核心,以共治善治为方向,以减少纠纷为重点,真正实现居民事“自己议、自己管、自己办”的社区治理模式。坚持多方发动,提升群众主体意识,建立民生小实事发动征集机制。发挥社区能人作用,积极培育居民参与“小平台”。明晰范围搭建共同参与空间,明确党委政府、社区、物业服务机构、社会组织、驻区单位以及居民之间的功能定位。分级保障层层落实,一级问题居民自治解决,二级问题街道社区协助解决,三级问题县(市)区人民政府协助解决。推进“项目建库”,做实问需问效,实行“动态管理”,确保顺利实施。健全监管机制,对民生小实事项目建设管理、实施进度、经费支出情况进行通报公示,全程接受群众监督。推动过程群众参与、成效群众评判、成果人民共享,不断提升居民生活质量和自治意识。

16. 提升居民素质。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建设、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的引领作用。大力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和社会主义教育,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广泛开展先进典型学习活动,评选“昆明好人”、“昆明道德模范”。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持续开展文明社会风尚行动。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培育家国情怀。开展以“劳动创造幸福”为主题的宣传教育。加强网络文明建设,倡导积极健康的网络文化。建立全国文明城市建设常态长效机制,全面巩固和拓展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成果,推动文明城市向城市文明迈进。深入开展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文明家庭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四、 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为本规划实施提供坚强保障,推动将本规划主要任务指标纳入为民办实事项目,列入议事日程,定期研究、谋划和推动落实。县(市)区人民政府要落实主体责任,做好资金统筹、推进实施工作,乡镇(街道)要做好具体落实工作。各有关部门要强化责任意识,把支持城乡社区服务体系建设作为为民办实事的重要内容予以落实,形成上下贯通、以块为主、条块结合的组织领导机制,共同推进城乡社区服务体系建设。民政、发展改革部门负责建立健全规划的相关推进机制,并制定年度工作任务清单,做好工作的督促落实。

(二)落实保障措施。切实履行基层建设财政保障主体责任,建立多元投入的保障机制,按规定落实经费保障,由县(市)区做好各条块资金的统筹使用,引导村(社区)实现自主造血,支持以社区为平台的服务项目建设和设施改造,实现可持续发展。鼓励依托慈善组织,探索慈善捐赠、设立社区基金会等方式,引导社会资金投向城乡社区服务领域,助力社区服务产业发展。落实新建及改建住宅小区预留社区组织工作用房和居民公益性服务设施建设用地的规定,保障社区综合服务设施建设用地。完善“以场地换服务”、优惠租赁等政策,支持驻区企事业单位、个人捐赠或兴办社区服务事业产业,形成社区设施效能提升、服务供给充足、居民广泛参与的良好格局。保障公用事业收费、用工保险、社会组织登记等优惠政策落实到位。社区服务网点的水电气热按照居民生活类价格标准执行。

(三)健全完善制度。按照任务项目化、项目清单化、清单具体化的要求,健全完善城乡社区服务体系建设相关配套制度。严格落实规范村级组织工作事务、机制牌子和证明事项工作的有关要求,切实减轻基层负担。全面落实村(社区)协商制度,建立居民需求、服务资源、民生项目“三项清单”工作制度,实现资源与需求有效对接、治理成果共享。探索建立社区服务质量综合评价体系,推广社区服务“好差评”评价激励制度,普遍建立精准匹配村(社区)居民需求的评价机制,实现社区服务群众满意度调查覆盖所有城乡社区。完善社会工作专业服务、村(社区)志愿服务制度。落实容错纠错办法,保护基层干部积极性。探索建立养老、托育、家政、物业等领域社区服务信用管理体系。鼓励因地制宜制定社区服务标准。提高村(社区)档案管理信息化水平,加强数据安全管理和对居民的隐私保护。

(四)抓好工作落实。各县(市)区要依照本规划,结合实际研究制定本县(市)区“十四五”城乡社区服务体系建设方案,明确目标任务,细化政策措施,推进规划落实。大力推进作风革命、效能革命,运用项目工作法、一线工作法、典型引路法,努力探索符合昆明实际、体现时代特征、顺应群众需求的基层社会治理新路子,形成一批“昆明治理”品牌。县(市)区民政、发展改革部门牵头,会同有关部门建立健全规划实施监测机制,重大事项及时向同级人民政府报告。


相关解读:

1.球探足球比分_球探体育—激情直播赢盈中《昆明市“十四五”城乡社区服务体系建设规划》的政策解读

2.昆明将打造“云社区”等新兴社区服务场景

政策问答 我对政策有疑问

1. 政策看不懂?政府来解惑!如果您对昆明市出台的政策文件有疑问,可以通过留言提交给我们。我们将及时为您解答。

2. 如果您有投诉、举报、意见建议等方面的诉求,请移步“互动交流 ”栏目选择对应的渠道提交。

3. 您所提交的个人信息仅用于“我对政策有疑问”结果反馈,市政府门户网站承诺将对您的个人信息进行严格保密!

* 留言内容:
500/500
* 手机号:
* 短信验证码:
发送验证码
提交留言
政策问答 我对政策有疑问 返回顶部